两化融合贯标体系




“贯标”是指贯彻两化融合标准,即是企业按照国标的要求改造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体系,通过第三方机构的评审考察,获得两化融合评定证书,以提升自身信息化管理水平,加快企业竞争升级。
两化融合贯标的基本条件
1、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企业,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良好;
2、对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需求,两化融合工作具备良好的基础;
3、企业所属行业:生产制造类型企业,不限制产品所属行业;
4、企业成立一年以上,不限制产品所属行业;
5、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人数在30人左右,但生产高度自动化的企业人数则无具体限制。
6、对销售收入无具体要求,规模以上企业**。
7、企业要有信息化系统或者将要上的信息化系统,包括ERP(企业资源计划)、PDM(产品数据管理)、SCM(供应链管理)、CRM客户管理管理)、EDS (工程设计自动化系统)、MDS (经营管理与决策系统)、(QAS(质量保证系统)、MAS (制造自动化系统)、MES (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)、OA (办公自动化系统)等。
8、两化融合需要公司进行资金保障,要求企业近两年对信息化工业化有持续的资金投入(包括生产设备、信息设备、服务器等)
9、企业要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,有独立机房的企业,制定信息安全保障制度和机房管理制度。
两化融合贯标申报材料
申报企业围绕一个示范方向撰写申报材料,应包含以下内容:
1、企业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需求分析。在信息化和互联网时代,企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、企业发展战略转型的迫切要求、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差距分析、打造新型能力的迫切需求等。
2、企业新型能力识别和打造的方法和路径。区别于竞争对手,企业在信息化和互联网时代需构建的新型能力体系分析,在当前阶段急需打造和形成的重点新型能力,以及与新型能力建设对应的量化指标和提升目标等。企业识别和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主要过程、做法和经验。
3、服务商提供的服务与成效。在新型能力识别与打造的不同阶段,战略、管理、流程、IT、技术、设备等各类服务提供商所提供的产品、解决方案与服务,为企业解决的问题、发挥的作用与价值,以及与企业的合作方式等。
4、企业推进两化深度融合、打造新型能力的主要成效。新型能力量化指标的现状水平、历史变化情况、未来提升方向等,企业通过推进两化深度融合、打造新型能力所解决的发展问题、取得的主要成效等。
5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主要作用。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对于企业有效推进两化深度融合、打造新型能力发挥的重要作用。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在推动企业战略转型、管理变革、流程优化、技术创新和数据开发利用等方面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发挥作用的机制。作为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企业,在评定结果采信方面取得的重要突破和进展,包括争取融资授信、成为供应商优选重要依据等。
两化融合贯标申报流程
两化融合贯标流程分三个阶段:体系建立阶段、体系实施阶段、体系审核阶段。
八个步骤:贯标启动、现状调研及差距分析、文件体系策划及发布、新型能力(体系)策划、新型能力实施与运行、评测和改进、分级评定,以及体系保持和持续改进。
贯标注意事项
1、合作费用是否含有隐形费用:官费、认证费、差旅费用、杂费(启动会横幅、铜牌制作、PPT制作、材料装订制作等)。
2、服务公司资质:两化融合1A服务必须拥有2A资质以上的咨询师,2A服务必须拥有3A以上资质的咨询师。
3、系统问题是否解决:客户系统不达标需要做系统建设时,是否能够解决。
4、是否存在外包情况:两化融合贯标是贯彻国家标准,材料撰写要求非常严格,涉及会存在材料不符合国家标准的重大问题。
5、公司合作案例查询:百度搜索“两化”→首页→两化融合服务平台→管理体系→服务机构→输入服务公司名称。(可查询该服务公司合作案例,以及该公司两化融合服务人员资质情况)